2013年12月5日
2013-12-05 18:16:10| 分类:
日记
| 标签:
|举报
|字号大中小 订阅
风声雨声铃声读书声
——记校工嵇子明
想起赣中的鈴声,就会想起嵇子明老师。这熟悉的铃声,常常伴随着风声雨声读书声,
唤起我们对当年学习生活的怀念。嵇子明老师是我们全校师生都很熟悉很爱戴的一位长者。
嵇老师既是传达i室的门卫又负责收发,还负责敲钟。身兼数职。
据我知道,他每年都是先进工作者。而且他还做过语文老师,古典文学讲的特别好。这有点像乔帮主办公室里扫地的老太。无形中增加了赣中这所学校的文化氛围。就连看门敲钟的都是秀才水平,国学高手啊。
据说有一年下大雪。学生到校上课都很困难。所以信件报纸都停了。他老先生用端端正正的柳体正楷在大门口贴了四字告示:雪阻报停。语言之简洁,字体之方正,从细小处显示出一个人的文字功力。
他的工作虽然平凡,但他却能够日复一日,尽职尽责,不出任何差错。从传达室到悬挂铜钟的大树下,要走多少步需要走几秒,他都计算的十分准确分秒不差。无论刮风下雨,无论寒暑冬夏,他的铃声总能按时响起。信件报纸分发,打扫卫生,值班守夜,工作虽然繁杂他都能任劳任怨,有条有理。他赢得了师生们一致好评。同学们写作文,经常以他为题材为楷模。把他称为在平凡岗位上,作出不平凡贡献的人,一个很受大家尊敬的人。
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,随着形势不断变化,政治空气越来越紧张。由于嵇老师的出身成分有点高,尽管他的工作那么出色,仍然被划成另类。尽管如此嵇老师工作依然如故,但平时却更加谨言慎行。本来他就说话不多,到这时就更加沉默了。除去与工作相关的应答,他几乎没有多余的话。现在想来,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。一个人身处乱世,无力扭转乾坤却能设法自保,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。
不说话不等于不思考。对于当时的混乱局面,他有自己的看法。但是他又不能直说。怎么办?他就在他信得过的人面前说故事讲成语谈诗论文。记得有一回他就和我说了一个周主请陈抟的故事。周主柴荣逢乱世,几乎统一了中国。39岁英年早逝,壮志未成。据说他曾请陈抟出山帮忙。陈抟老祖深得老庄学养,以一首律诗拒之。之今我还记得这首诗。“十年踪迹走红尘,回首青山入梦频。紫绶纵荣争及睡,朱门虽富不如贫。愁看剑戟扶危主,闷听声歌聒醉人。携取旧书归旧隐,野花啼鸟一般春。”现在回想起来,当年嵇老师说这番话,不是随意为之。自有他的思考和良苦用心。但在当时的情况下,我们又有几个人能理解能明白?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,嵇老师早已作古。但是他勤勤肯肯一丝不苟的工作形象仍然留在赣中师生的心中。他沉稳自重,临危不乱的智者风度依然让我们敬重。
评论这张
转发至微博
转发至微博
评论